标题
更多
  • 识人难

    识人难,知己更难!识人知己,成功更容易!

  • 识准人

    识准人,才能选对人、招对人、用好人、留住人!

  • 甄选英才

    甄选英才-帮助企业精准识人、科学用人,减少因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带来惊人损失和巨大代价!

  • 我们的定位

    我们的定位:精准识人咨询行业的京东(自营)+ 淘宝(平台)

  • 我们的使命

    我们的使命:帮助百万老板、创业者成功!

  • 我们的愿景

    我们的愿景:口碑相传的精准识人咨询行业领先者!

  • 我们的理念

    我们的理念:专业创造价值!专注、专业、专家!真诚、善意、热忱!

  • 我们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关注人、分析人、研究人、帮助人、成就人!

  • 职场医生

    职场医生-提供专业职业定位、职业规划服务,帮助职场人少走弯路,不走错路,直达职业发展目标!

文章
  • 文章
搜索

0571-87171366

  • 微博
  • 微信
  • QQ好友
  • QQ空间
  • 百度
全部测评
我是职场新人
我是职场精英
我是创业英雄
我是在校大学生
我是高中生
我是企业
资讯广场
  • 3成裸辞人准备6个月以上工资,前程无忧《职场裸辞现状调查》

    裸辞不敢贸然说出口,但是裸辞的心,始终在跳动。中国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 JOBS)近日发布了《职场裸辞现状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裸辞原因排名前五的是薪资太低、对同事/上司不满、对公司制度不满、工作内容无趣、工作压力太大。



    ;image.png



    裸辞准备金:3成人准备6个月及以上的工资



    《调查》显示,37.1%的受访者会准备1-3个月的工资,30.0%的受访者准备了6个月及以上的工资,25.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压根没准备。与往年裸辞调查数据相比,准备6个月及以上工资的人群比例上升15.1%,没有准备就裸辞的人群比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但其中被动裸辞占比较高。



    裸辞空白期:超1成人花六个月以上才找到工作



    《调查》显示,有30.2%的受访者在一个月内找到了工作,和去年相比下降了11.9个百分点;而花六个月以上才找到工作的受访者占13.2%,和去年相比增长了4.9个百分点;花1-6个月找到工作的求职者占56.6%。求职者的空白期有所增加,短期内就能找到工作的人群比例缩减。



    裸辞焦虑期:9成人选择要妥协



    裸辞意味着可能存在漫长的空白期使人陷入职场困境。“找不到工作,你会妥协吗?”,将近9

  • 为什么说“大城市的钱,更好赚”?

    最近后台有个读者给叔留言,说30岁了想去一线,会不会太晚,大城市是不是很难生存,生活压力非常大?

    说自己年纪不小了,也没什么过人的技能,是不是不该去一线啊。

    我就想问问你们,大城市真的有这么难吗?

    明明在大城市,活儿更少,钱更多呀。

    今天叔就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大城市的钱,更好赚。

    注意,这不是个问句,这是个肯定句。

    1. 城市差距,就是财富差距

    其实啊,对一线有畏惧心理的人,90%压根儿没去过一线。

    老家表弟就是,几年前和他聊天,想劝他一起来一线发展。

    我才刚说出口,他就疯狂摇头:“不去不去!一买不起房,二买不起车,消费水平还那么高,去了肯定活不下去!”

    瞧瞧,这就是最典型的一线误解。

    真正的一线,才没有你幻想中的巨大压力,更多的是开开心心躺赚。

    你可别不信,就拿我2017年在深圳买的那套房来说。

    同年几乎是同一时间,我的老同学也在象山老家入了一套150平的大房子。

    如今4年时间过去了,我的房子已经涨了好几百万,是他在小城镇几十年都赚不到的。

    叔以前就在文章中提过,如果你身在上海,哪怕不工作,单就买个房,都能安心躺平。

    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有一套房子堪比家里有一座金矿,

  • 当 99 后涌入职场,我才意识到自己老了

    " 明天公司要来一个 99 后。"

    当 90 后社畜看到这句话时,才突然意识到,最后一批 90 后也开始工作了。他们这个群体,真的已经不年轻了。

    "99 后会不会很难带?好沟通吗?是不是一不开心就会辞职?" 职场老人对此难免感到好奇。

    image.png

    一项关于 95 后择业现状的报告显示,他们最在乎的不是工资或平台,而是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最希望公司关注的,是他们的情绪状态和需求,而不是高质量的分享知识或者只懂尊重员工的亚文化爱好;2020 年跳槽最多的年龄段,不是 85 后、90 后,而是 95 后。

    99 后的择业观为何如此费解?

    剥离数据,我们采访了 3 位刚刚进入职场的 99 后,想听听他们对于就业这件事儿,到底怎么看。

    " 太传统的职场环境,不喜欢 "

    涵诗,公众号「你的包真好看」编辑,工作 6 个月

    去年刚刚毕业的涵诗,目前在新媒体平台 "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 工作,作为其矩阵号 " 你的包真好看 " 的内容编辑。

    其实,这已经是她的第二份工作了。一年前,她还在一家传统的广告公司做 AE,由于和涵诗的理想工作环境相差太远,不到半年,她就选择了离职。

    image.png

    " 可能是我之前对广告行业过分期待了吧,导致去了 4A 之后,才发现跟自&

  • 作为职场新人,尽量避免“我觉得”言论

    试问,谁没有在网上刷到过“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个梗呢?然而网络上哈哈一笑的梗,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实,尤其是职场。因为职场不是个人的走秀场,脱离团队的个人虽然可以走得很快,但是却不长远。一个项目往往需要每个参与者协商、合作,而“我觉得”言论主观意味强,在缺少实际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容易显得人不靠谱、盲目自信或独断专行。因此,非常不主张一些职场新人在领导或者同事面前时常提起“我觉得”。



    一、不要“我觉得”的原因



    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在领导组织的头脑风暴环节,不建议大家使用“我觉得”等话术,主要原因有三个:



    1、“我觉得”用词偏向于感性而非理性,在强调逻辑、相信事实的职场上,凭感觉行事会缺少说服力,主观意识较强,容易脱离现实,往往提出的建议可落地执行性较差。



    2、虽然有些职场新人认为“我觉得”是一种谦虚的表述,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新人没有深入的行业认知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难以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而在此时以“我觉得”来提出建议,会增加同事对你的不信任感,你的回答的参考价值也就降低了。



    3、从领导角度来说,他并不希望得到模棱两可的回答,“我觉得”听上去是对自己的回

  • 毕业生新入职场对工作无从下手该怎么办?金牌HR有话要说!

    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转行到新行业的人来说,从熟悉的环境转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忐忑往往大于对新事物的憧憬。



    image.png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新入职,对工作无从下手该怎么办这个话题。



    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对工作内容不大熟悉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很多人因为刚开始工作做得不好,会否定自己,也有些人不敢开口去问老职工,怕给人添麻烦,或者怕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没有人天生就能干好一件事,不懂就问是最基本的。不用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职场上领导对一个人的认可是来自工作能力。作为领导对于新人在新入职期间也是有着比较宽松的标准。这个期间也是新人到新的工作环境适应与学习的机会。



    当然“不懂就问”也不是毫无章法,真的想问就问的。



    小潘新入职一家生产型企业,工作内容是负责工厂产品最后一道工序——成品包装。每个订单的包装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小潘首先自己要搞懂每个订单的包装要求后,才能安排工人按要求包装。



    新入职的小潘对此一脸迷茫,因为他以前并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虽然文职部的同事已经把详细要求都整理成文件交给他了,但是面对货物

  • 聚光灯|王媛可:希望社会更加尊重理解“职场妈妈”

    由刘涛、杜淳、李念、王媛可、袁文康、王天辰、代旭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我是真的爱你》正在东方卫视东方剧场每天19:30两集连播。该剧讲述了同一时代,身份背景不同的三位女性,面对生育、事业、婚姻等多重压力,突破难关,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剧中,王媛可饰演的职场妈妈陈娇蕊外表柔弱但内心强大,却在坐月子期间患上产后抑郁症,甚至与丈夫离婚……围绕陈娇蕊一角,“职场妈妈”“产后抑郁症”等话题引发网友关注。



    近日,王媛可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畅聊角色背后的苦与乐。







    谈角色:陈娇蕊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单身职场妈妈



    在《我是真的爱你》中,陈娇蕊的经历和情绪可谓“大起大落”,在坐月子期间患上重度产后抑郁症,经历数次情绪失控崩溃后与丈夫莫铭(杜淳 饰)离婚。离婚后,陈娇蕊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单身职场妈妈。她顶着巨大压力重返职场,不惜一切代价,却无法兼顾工作和孩子,始终处于焦灼状态……王媛可用三个关键词形容陈娇蕊:“观众刚开始看到的她是‘外柔内刚’,等到想平衡家庭和职场却不得的时候,她是‘偏执敏感’,到后期她是‘职场狠角’。”



    剧中,王媛可与饰演萧嫣的刘涛有大量对手戏。陈娇蕊视

  • 昆明职场观察 | 找工作,35岁是道坎吗?

    在就业形势千变万化的当下,新职业不断涌现,新的就业挑战也在不断出现。关于就业、求职,总有新的话题在不断涌现。最热烈的讨论话题之一,就是“35岁求职门槛线”。



    当下,各行各业的招聘,都存在对求职者设定“35岁以下”年龄条件的限制。对于求职者来说,将产生一种无形的焦虑;对于企业主和人力资源行业来说,讨论35岁这个年龄,其实更多是在讨论去掉经验、阅历等附加因素后,职场人能力的差异和对自身能力的拓展空间。







    很多行业青睐的是年轻求职者



    “35岁焦虑”是求职者常态



    打开网络搜索引擎,搜索“35岁”这个关键词,关联的词汇或多或少都与“焦虑”这种情绪有关,反映出人们面对这个问题的困扰。



    “马上就35岁了,对于求职挺彷徨的。之前在公司干得不太开心,想要换一个工作,结果查了一下求职网站,大多数都要35岁以下的。突然感到自己不年轻了,还要搏一搏吗?”



    在不少网站或是社交媒体上,这样的提问并不少见。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张女士总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我是1988年出生的,今年33岁了,有一个女儿,家庭负担不轻不重,但自己对工作状态不是很满意。”张女士说,以就业市场的普遍情况来看,35岁是普

  • “裸辞后,我终于找到了职业方向”

    裸辞之后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提到裸辞,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哪怕每天都想辞职,但在下家正式落定之前,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而谈裸辞色变,也让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望而却步,陷在想辞又不敢辞的境地里,循环往复。



    其实裸辞并不是一边倒的负面效应,在前段时间攀上微博热搜的话题下面:#那些裸辞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就有网友现身说法,不仅享受到了裸辞给自己带来的一身轻松,调整好状态之后,更是找到了比之前还要好的工作,彻底将自己救出“困境”。



    这就告诉我们,该裸辞的时候,一定要下得了决心。



    image.png

    裸辞一定是为了逃避吗?


    我们不否认,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裸辞是在情绪失控下,一时冲动而做出的行为。而这也是裸辞被诟病较多的主要原因,不解决问题的逃避,自然不值得鼓励。



    但凡事总有例外,我们不能片面地将裸辞归结为逃避,自动划分为一种不成熟且不可取的职场行为。



    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周深曾说过:裸辞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解救自己。



    试想,如果工作已经让你痛苦到需要“解救自己”的地步了,但凡有其他解决办法,无论是换部门还是调岗,辞职都不会在你的选择范畴中

  • 面试中的那些刁钻问题你该如何回答?

    开开心心去面试,结果被面试官一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这种情况你是否遇见过?回到家里一拍大腿:「哎呀!当时我说XXX就好了!」,像吵架吵输了一样委屈。

    有时候回答不上来面试官的问题,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而是面试官提问的角度太刁钻,防不胜防啊!为了不让大家因为经验生疏而错过了自己心仪的岗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回答面试中那些比较刁钻的问题。

    问1: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工作? /为什么选择我们这家公司?

    无效回答:因为我投了那么多公司,就你们家叫我来面试了呀!

    这位候选人不要这么直接嘛。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公司都会问,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内涵乾坤。

    因为去面试之前查一下公司相关信息是面试准备的标配,但是查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你只是查了一下这个公司的大概产业规模,然后大声地回答:「因为我觉得你们公司很大,来你们这里很有前途!」,是不太建议的。

    如果可以,请尽量查询一些和自己职业规划更相关或更详细的信息。比如公司发展阶段、行业竞争力、发展环境等。

    参考性有效回答:公司本身的科研开发环境很吸引我/贵公司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尤其在XXX方面,我希望能够进入一家与我共同成长的公司。

    回答什么不是

  • 和领导意见不和,该怎么处理?

    职场中,跟领导意见不和,就直接互怼、开撕?显然这并非是职场高手该有的处理方式。优秀的职场人,往往懂得向上管理,即处理好与领导的工作关系,保持和谐稳定。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分析情况进行判断



    在工作中,与直属领导意见不和是很正常的,有的人会选择妥协,有人则据理力争,孰好孰坏呢?我们最好先根据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再进行选择合适的行动方式。

    如果是执行方案不合,那么有很多商量的空间。这时候为了项目的进行,必然是要和领导耐心沟通,用数据和过往事例相互说服、互为妥协,最终达到一致。

    如果是战略意图方面不合,那就需要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绝大多数情况下,领导的信息源都是比下属要多,因此他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决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作为下属,有思考是很好的事情,可以反向去猜测领导背后的意图。

    如果是价值观不合,比如职场潜规则、服从性测试、交换信用抵押等情况, 那需要你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坚持心中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主动辞职或者适时向更上层的管理者举报都是可以理解的举动。

    沟通方式的选择



    在与领导的沟通过程中,你的沟通方式以及情商表现也会影响事情发展,想要在职场影响领导的决策,需&

标题
更多
免费测评:
个人服务:
职场江湖

杭州精准识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浙ICP备2020041473号

企业务: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我

9:00-17:0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