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 识人难

    识人难,知己更难!识人知己,成功更容易!

  • 识准人

    识准人,才能选对人、招对人、用好人、留住人!

  • 甄选英才

    甄选英才-帮助企业精准识人、科学用人,减少因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带来惊人损失和巨大代价!

  • 我们的定位

    我们的定位:精准识人咨询行业的京东(自营)+ 淘宝(平台)

  • 我们的使命

    我们的使命:帮助百万老板、创业者成功!

  • 我们的愿景

    我们的愿景:口碑相传的精准识人咨询行业领先者!

  • 我们的理念

    我们的理念:专业创造价值!专注、专业、专家!真诚、善意、热忱!

  • 我们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关注人、分析人、研究人、帮助人、成就人!

  • 职场医生

    职场医生-提供专业职业定位、职业规划服务,帮助职场人少走弯路,不走错路,直达职业发展目标!

文章
  • 文章
搜索

0571-87171366

  • 微博
  • 微信
  • QQ好友
  • QQ空间
  • 百度
全部测评
我是职场新人
我是职场精英
我是创业英雄
我是在校大学生
我是高中生
我是企业
资讯广场
  • 老板和员工,怎么做到相互理解?

    老板和员工之间,需要做到互相理解吗?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需要。但并不是所有老板和员工都能真正做到相互理解的。在职场中,不少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好,自己所做的决定,对方也很难真正理解到位,那么老板和员工到底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地相互理解呢?

    跳出固有认知格局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知识诅咒”,是指一个人很了解某件事/某项知识后,就会无法想象他人不懂的状态,等到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就会出现不知从何解释起、不理解对方为何完全不懂的状态。老板和员工之间做不到相互理解,很可能就是陷入了这种“知识诅咒”。这个时候,需要跳出自己固有的认知格局,不要认为某件事是每个人理所当然都了解的,而是要假设对方就是不了解,自己要从头到尾把事情解释清楚,才能更好地相互理解。

    适当换位思考

    老板和员工之间做不到相互理解,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做到换位思考。老板习惯于从宏观的、整个公司层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员工则更可能从细节、某件具体的事物上考虑问题,这就导致面对同一件事,老板和员工思考的出发点和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想法自然也会产生差异。想要做到相互理解,老板和员工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出&

  • 脉脉发布《520职场心动报告》:教师登顶职场人理想伴侣从事职业排行榜

    5月20日,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520职场心动报告》。数据显示,近六成职场人曾对同事怦然心动;职场人心目中理想伴侣从事的职业排行榜中,教师、医护工作者、技术研发位居前三位。

    六成职场人曾为同事心动 其中仅四成采取行动

    数据显示,近六成职场人明确表示曾为同事怦然心动;另有15%的职场人有点含糊:隐约体会过那种心情,却始终说不清道不明;26%的受访者从未对同事心动过。脉脉上有网友坦言: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所以能遇到的人,大多是自己的同事。日久生情在所难免。

    在为同事心动的职场人中,只有38%的人采取了行动,其中20%成功收获了爱情,“成功”比例略高于“遗憾”(18%)的比例。心动的人中,有54%的人选择将感情隐藏在心底,只有心动没有行动。

    教师最令人心动 互联网人择偶偏爱“自己人”

    在全行业排行榜中,教师力压程序员,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理想伴侣职业第一名。教师之外,医护工作者、技术研发也都非常受欢迎。

    互联网御三家“产研运”,受青睐的排名大相径庭。在互联网从业人员职场心动岗位排行榜中,技术研发强势登顶;产品排名第五,与HR、财务、行政、设计、法务、销售等岗位一并处于中流水平。运

  • 近六成职场人曾为同事心动,而付诸行动的只有……

    数据显示,近六成职场人曾对同事怦然心动;心动的人中,却只有四成有过行动……5月20日,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520职场心动报告》,报告显示,颜值是最令职场人心动的因素,占比高达46%;有21%的心动源于工作能力和专业态度。职场人心目中理想伴侣从事的职业排行榜中,教师、医护工作者、技术研发位居前三位。

    六成职场人曾为同事心动,但仅四成采取行动

    数据显示,近六成职场人明确表示曾为同事怦然心动;另有15%的职场人有点含糊:隐约体会过那种心情,却始终说不清道不明;26%的受访者从未对同事心动过。脉脉上有网友坦言: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所以能遇到的人,大多是自己的同事。日久生情在所难免。

    探究对同事心动的原因可以发现,职场人也信奉“颜值即正义”。关于“ta 的哪一点令你心动?”长相、身材、气质等颜值相关因素成为最高票选项(46%);其次是与性格相关因素,温柔、善良、踏实、知性等关键词成为职场人吸引力关键;与工作能力相关的因素位居第三(21%)。也有个别职场人因一些细节而心动,被声音好听、舔嘴唇、写字好看等细节打动。

    在为同事心动的职场人中,只有38%的人采取了行动,其中20%成功收获了爱情,&

  • 每周工作超55小时或致死:别再劝职场人拿命拼!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布全球首份关于“长时间工作对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仅在2016年内,全球因“每周工作超55小时”而死亡的人数就高达74.5万,相比每周工作35-40小时的人患中风、死于缺血心脏病的风险分别增加35%和17%。

    这组惊人的数字触动了打工人的神经。更令人心酸的是,热搜评论中工作时长超55小时的大有人在,996、007、甚至有人以每天12小时的强度持续工作长达半年之久。

    超长时间的工作,导致年轻人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如今人人都劝年轻人要拼命干才有好未来,却没有人问年轻人到底累不累、想不想这样生活。

    如今的职场,似乎是一场不允许退出的竞争,“我太累了”、“我太难了”并非一句玩笑。

    2020中国睡眠报告显示,去年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6.82小时,较7年前减少近2小时。而在晚睡大军中,90后所占比例最高。

    作为时代的中流砥柱,90后、95后们承担着推动时代进步、平衡职场与家庭、实现社会意义与自我价值的多重压力,有人为释放白天的疲惫报复性熬夜,有的则因时间不足而晚睡,还有一部分人因长期疲劳引发入睡困难。

    除了陷入“困”难,打工人早就苦996久矣。今年两会期间,有委员提出“建议对996工作&

  • 职场妈妈莫过度“越俎代庖”

    孩子的同学报了5个辅导班,是否要给他再多加一个?孩子成绩下降了,是否要辞职在家专职辅导?孩子吐字清晰,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是否培养他做小主持人……当下,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加剧职场妈妈的焦虑感。与此同时,父母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以及个人职务的晋升,也让新生代妈妈们压力倍增。

    济南市民杨丽(化名)的女儿今年读小学3年级,班级相继策划了垃圾分类、文明旅游等主题活动,由家长负责策划方案、拍照、并做活动总结。在杨丽的日程表上,除了自己的工作安排之外,她还需要清晰准确地记住女儿上学、放学,以及各个辅导班上课的时间。“从早上6点起床,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体力越来越跟不上。每天大部分精力都扑在孩子身上,总怕她被别人比下去了。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父母的养老和医疗,也让我很焦虑。”

    今年33岁的赵丽娜刚追完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剧《小舍得》,她时常一边追剧,一边对照剧中“鸡娃妈妈”和“佛系妈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赵丽娜的儿子今年5岁,眼下,她最发愁的是择校。赵丽娜说,她要求自己给孩子“最好的”,也要求孩子各方面都是“最好的”。

    “90后”张平不想让孩子过早上幼儿园和培训班,想让

  • 在职场上,同事关系再好,也要守住“四种规矩”

    人与人走得太近了,其实是一场灾难。

    不管你和谁在一起,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感情长久。

    同事相处,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同事交往的时候,界限不清晰,麻烦和冲突,就会悄然冒出来,在暗处算计你的人,就会增多。

    在职场上,同事关系再好,也要守住以下“四种规矩”。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分清自己的职责,别随意插手别人的事情。

    01“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要相对平衡,别占便宜。

    大家都在一个单位上班,时间长了,彼此都很熟悉了,免不了人情来往。比方说,同事的父母过生日、儿女结婚,免不了请大家一起参加喜宴。参加酒宴,免不了要送红包,一次送几百块钱的红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平时,同事自己过生日、高升了、加工资了,也免不了请几个人一起吃吃喝喝,大家庆祝一番。

    还有的同事,会向你借钱,或者你遇到难处了,向同事借钱。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你不愿意借钱,反而会觉得很别扭。

    《礼记》中写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不管是送红包的事情,还是平时请吃请喝,你都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别人送了什么给你,你要回礼;别人请你吃饭,你也要请别人吃饭;借钱方面,要讲信用,别借钱不还。

  • 面试官问“为什么要录取你”,该怎么答

    行走在职场中,离职、跳槽经历面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很多人对面试还是心生畏惧,这不是因为他们专业技能很差,而是面对一些开放题不知所措,甚至将一些送分题,回答成了送命题。比如在回答面试官抛出的“为什么要录取你”这个问题时,很多应聘者总喜欢自吹自擂,说自己如何如何优秀。其实这样回答根本不会让本次面试加分,反而会给自己减分。聪明的应聘者一般会运用以下这些面试技巧来应对。

    用具体实例展示自己的价值

    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关键是不要空谈自己如何如何优秀,比如所谓的优秀的学习能力、组织沟通能力这些都不用说,因为在之前与面试官的沟通过程中,对方心里已经有数了。如果能用数据和事实证明,那比什么都强。要知道,公司雇佣你是一种交易,出钱购买你的时间及未来的能力预期,所以一定要紧扣你的未来价值来说服面试官,可以借以前取得的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未来也可以为新公司创造同等甚至更高的价值。

    充分表达当前行业的了解

    通过具体实例证明自己能力之后,可以再进一步,描述下自己对当前行业的一个看法。也许你的看法跟面试官的并不一样,但这个时候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不仅可以表达自己见解,还能够给对方提供一种看问题的新视角,

  • 李小平受邀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做《职业选择与面试指导》讲座

    2021年5月13日晚上六点半到八点,“职场医生”品牌创始人、具有25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19年资深猎头、实战派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人力资源专家、杭州市人社局聘任创业导师,李小平先生受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邀请,回母校给学生做《职业选择与面试指导》的就业指导讲座。

    此次讲座将进一步引导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子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

    活动开始,李小平给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做笔迹分析,要求每位学生在一张A4纸上随意写下8-15个字,并注明自己性别和血型。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同学们写完后,李小平询问有没有同学想主动来分析一下自己的笔迹与性格,大家积极性很高,都纷纷上交自己的笔迹。

    由于时间的原因,李小平先生从中分别抽取了三位女同学和三位男同学的笔迹,当场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李小平随后邀请被点评的人(事先我们都不知道被分析的人是谁,属于真正的盲测)发表观点并打分。这6位同学分别打出80、95、93、85、85、85的高分,众多同学惊叹不已!

    随后李小平给同学们做讲座,他主要从“大数据揭示职场现状令人忧”、“职业没选对,努力全白费”、“面试技巧大揭秘”三方面来给学生讲述大学生精准职业定位、做好职业生

  • 职场的猪鄙视链早就过时了

    包吃包住,研究生年薪18万元起步,养猪企业的招聘资料再一次掀起舆论的波澜。“大材小用”“养猪都不配了”之类的讨论沸沸扬扬。

    一面是日常消费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另一面,却是脏与不堪的代名词,在外界眼中,猪的割裂感之于其他物种更甚。简言之,愿意吃猪肉,但不想看猪跑。

    低技术含量、低成本投资,高人力劳作,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基础业态,传统农业的三大特性已经成了刻板印象,即便“士农工商”的排名已经成了过去式,“农”的地位却成了垫底的那一个,而猪的特性又为农业中的养猪行业更增加了几分偏见。

    当这一偏见进一步延续到择业中,便组成了对高学历养猪的讶异声。

    诸如此类的报道并不鲜见,而在养猪的标题前,或缀以北大毕业,或加上硕士海归等定语。高学历,养猪场,两个词在传统语境下的差距越是远,组合起来越能吸睛。抓住的,是大众对养殖工作的傲慢与偏见,以及对现代化农业的无知和好奇。

    猪还是印象中鲜美可口的样子,但养猪早已不在脏乱差的环境中了。科学与技术赋能一切,也让猪得以飞到风口之上。

    一年7亿头的消费量下,家庭饲养不可能满足当前庞大的内需,成熟的现代化产业链嵌入养猪行业。自动投料喂水、空调暖气供应、消毒隔离&

  • 半月谈:一些单位总把年轻人当工具人?改变考核指挥棒是关键

    近日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什么事都丢给年轻人”,导致部分年轻干部被迫“啥都会”“啥都做”,存在基层新人成“超人”现象。报道刊发后,引起不少网友强烈共鸣。

    辩证来看,“玉不琢不成器”,年轻人确实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回“烫手山芋”,才能经风雨、练本领、长才干,但这不等于,他们要有三头六臂,要成为“工具人”。干多了、干错了,也会慢慢消磨掉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创造性。

    “你年轻你多做”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表面看只是工作安排不合理,大家忙闲不均,但换位思考,领导同样不容易,应付一些繁杂琐碎的事情,可能也只喊得动新人。这说明,“鞭打快牛”的职场缩影更多折射的还是基层治理中的内卷化问题。

    年轻人没学走路就被迫要“跑”,一方面证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小到各类文稿资料,大到各种会议活动,年轻人难免被“捆绑”;另一方面也反映基层分工不明、责任不清,遇到“老油条”一甩锅,年轻人自然被顶上。

    破解这种怪现象,当然可以从上述两个角度入手,但最为关键的还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只有改变待遇荣誉倒挂、成长机会倒挂、责任担当倒挂,让工作投入与回报成正比,才是对年轻

标题
更多
免费测评:
个人服务:
职场江湖

杭州精准识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浙ICP备2020041473号

企业务: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我

9:00-17:0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