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都得量化了……这届职场人已经被卷到这个程度了??
最近听说了这样一则职场“趣”闻:
某国企搞了一场线上捐款,要求员工们积极捐款献爱心。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很“正常”,号召员工做慈善一点毛病都没有,而且还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但这件事背后却有两点“骚操作”让人不舒服:
首先各部门、各团队要在捐款后上报每个员工的捐款次数和捐款数额;
其次,以部门为单位成立“战队”,来了一场捐款大PK,部门领导都希望自己的部门能拔得头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捐款开始要以量取胜?做公益成了一种“道德绑架”?捐款也成了“内卷”新高地?
于是那些一开始只捐了一块钱的员工,默默跟随领导的脚步,又补上了“必捐”金额;
而有些职场“老炮”就比较聪明,先按兵不动,看看领导和其他同事都捐了多少,然后再捐一个与自己资历相匹配的金额。
近年来,从体制内到互联网大厂,再到各种创业小公司和私企,内卷无处不在。虽然形式各异,但却拥有同一个内核。
1、我们只是被迫“内卷”
有人说,“内卷”就是一个即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的一个过程。
36氪去年曾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职场中感受到不同程度内卷的受访者占比高达96.76%,其中陷入严重内卷并影响到工作的受访者占16.18%,而完全没有感受到内卷的职场人仅有3.24%。
@某大厂运营
公司制度越来越趋向形式化,表明上现代开明,但仍旧逃不了“人治”。部分人擅长向上管理、善于表现,而其他人也不得不跟着这么做。这就像电影院里,一旦有人站起来看,最终就没人能坐下了。
@某国企小透明
体制内最大的问题就是各个层级的领导都怕“担责”。本来一件很小的事都需要层层请示,结果就是下面不敢做,上面不敢定,事情就卡在那里,最终只能靠低效加班来弥补,但仍旧于事无补。
@某创业小私企员工
我们单位规定结婚只能请假一天,老板也批了,结果回来第一天就要求跟同事完成一样进度的工作,没有完成就被扣在公司加班直到完成。内心os:原来我请的那一天假是白请……
于是无数个“正常”的打工人,活生生被逼成了“奋斗逼”。
一些人总是主动加班,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让老板看到自己的价值。
另一些人为了缓解自己的危机感,博得老板的认可,也不得不做着本不该做的事,加本不该加的班。
最终的结果就是:加班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却只是在假装努力。
这样毫无效率的加班,只会让老板觉得劳动力“不值钱”,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压员工。
而打工人则在低效摸鱼、加班赶工、职场内卷的三种“病症”中开启无限循环。
一边是没追完的网剧网游、一刷就停不住的短视频和直播;
一边是频繁提醒的微信消息、回复不完的邮件消息;
还有一边是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材料和改不完的方案……
2、内卷的职场,存量的时代
最近,穿普拉达的女王“苏芒”因为“爹味说教”而喜提热搜。
她在《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中这样说道:
“内卷是年轻人的网络新词,你的内卷在我们那个时候可能说是竞争的压力,你们所有的苦恼只来自于一个,就是欲望太高,然后惰性太强……”
在苏女王看来,这届年轻人搞内卷,完全是因为一个字:懒。
另一边,腾讯公关总监张军也在微博上内涵年轻人懒惰:
“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嘴上说着“致敬青年”,但骨子里却认为青年人节假日正常睡个觉等于懒惰。
不求这些精英“前辈”和打工人共情,但请至少不要妄加评判吧。
这届年轻人真的懒吗?
都已经996、007,并且微信工作群随时待命了,休个假、出去玩、带个娃都要电脑手机不离手,随时都能加班。
如果这还叫懒,那真是不知道勤奋为何物了。
其实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时代所造就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在“高速”上飞奔了四十年,现在走到“匝道”上了:经济增速放缓,暴富奇迹越来越少,由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
然而但问题就在于,中国人的心理还没调整过来。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惯性和经济增速放缓所产生的焦虑,只能依靠拼命“内卷”来缓解。
每个人付出120分的努力,就是为了能争取到比别人多进步0.2分的微弱优势。
试问内卷之下,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多难?
以前本科毕业就能找份体面的工作了,现在遍地都是大学生,为了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不得不读研读博,留学深造……
以前百废待兴的时候,只要脑子活,随便干点啥都能成为暴富奇迹。而现在年轻人还敢轻言创业吗?开个巴掌大的奶茶店都有成百上千的竞争者,还没赚钱就被房租拖死……
如果不同时代的人注定无法共情,那至少不要妄下定论。
当听到年轻人吐槽内卷时,至少先去百度一下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不是站在高处“爹味说教”。
3、逃离内卷,你也可以
虽然我们无法逃离这个时代,但我们仍旧可以告别内卷。
拆解“内卷”二字,你或许就可以得到化解内卷的解决方案。
内,即在一个无外力的孤立系统中持续工作。
卷,即由此产生的一种混乱无序,无效重复的状态。
所以想要远离内卷,首先我们要告别随大流的“瞎忙”。
工作时坚决不摸鱼、提高专注力;能在工作时间搞定的绝不加班,保持高度规律;把无序变有序,这是远离内卷的第一步。
第二步,还要求新求变。
这不是让你一言不合就辞职。在当前公司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要寄希望于在新公司可以获得“重生”。
在不工作的私人时间里,可以不定时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在旅行中获取对新环境的感受,在读书中获取新的认知,在社交中结识新的朋友。
最后,还要打破平衡。
无论是每天996还是朝九晚六,当与一份工作度过了蜜月期后很容易变成温水煮青蛙。在平衡状态下,人会习惯性的选择在舒适圈中按兵不动,很难获得改变和提升。
正所谓“不破不立”,职场路漫漫而修远 ,愿我们都能破局重生、远离无效内卷。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