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份高薪实习,我差点被骗4000块”时间:2024-02-17 梓东就是出师不利的学生之一。 第一次接触职场时梓东大三,身边的同学纷纷找到实习,焦虑的情绪在年级里蔓延——梓东的专业是广告策划经营管理,实习经历对他和他的同学来说是找工作必不可少的敲门砖。 在某家招聘平台上,梓东找到了一份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实习。这份实习待遇优厚,却没有清晰的职位描述:月薪“可以达到8000元”,工作内容只简单写了“维护客户关系和推销本公司产品”。 面试过程也非常简单,面试官和梓东“很聊得来”,“几乎没怎么问问题就通过了”。 回头想想,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但当时的梓东兴奋又激动,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细节,只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入职之后,洗脑式的培训接踵而来。 “主管”一口气给了梓东大量资料,梓东迅速地忙了起来,培训会一场接一场,他不能休息,也没空思考,直到“主管”开始索要4000元的“端口使用费”。 “主管”告诉梓东,“这是一个客户经理的账号,只有买了这个账号才能在系统里和客户沟通”。 梓东问到,如果自己想要推出,4000元的使用费能不能退,主管说,“你可以卖给下一个人呀”。梓东这才感觉不对劲,趁劳动合同还没签,借口有事逃离了培训现场。 初入社会,在披着光鲜外表的工作面前卸下防御的不止梓东一人。 《2021大学生求职安全与信任度调研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职场新人表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过“坑”。 其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实际待遇与约定不符”,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遇到过,其次是“职位权责与约定不符”和“以各种名目骗取费用”,分别有45.1%和38%的人遇到过。 在栽了几次跟头后,梓东终于通过官方平台的招聘入职某互联网大厂,回忆之前的经历,梓东还是心有余悸,“在校生的世界真的非常单纯,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容易被好听的 Title 和表面的高薪骗到。” 梓东总结道:“其实工作后才发现,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曾经不屑去问的细节。工资构成是什么?职业发展道路是什么?同样 Title 的同事工作状态如何?有多少假期?” 要仔细读 JD,要勇敢去问薪酬,要找业内人士调查——这些都是学校里不曾教过的知识,却真真切切地拉开了年轻人职场发展的起点。 但职场新人一定要把这些坑一一踩过,才能得到心仪的工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