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 识人难

    识人难,知己更难!识人知己,成功更容易!

  • 识准人

    识准人,才能选对人、招对人、用好人、留住人!

  • 甄选英才

    甄选英才-帮助企业精准识人、科学用人,减少因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带来惊人损失和巨大代价!

  • 我们的定位

    我们的定位:精准识人咨询行业的京东(自营)+ 淘宝(平台)

  • 我们的使命

    我们的使命:帮助百万老板、创业者成功!

  • 我们的愿景

    我们的愿景:口碑相传的精准识人咨询行业领先者!

  • 我们的理念

    我们的理念:专业创造价值!专注、专业、专家!真诚、善意、热忱!

  • 我们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关注人、分析人、研究人、帮助人、成就人!

  • 职场医生

    职场医生-提供专业职业定位、职业规划服务,帮助职场人少走弯路,不走错路,直达职业发展目标!

文章
  • 文章
搜索

0571-87171366

  • 微博
  • 微信
  • QQ好友
  • QQ空间
  • 百度
全部测评
我是职场新人
我是职场精英
我是创业英雄
我是在校大学生
我是高中生
我是企业
首页 >> 资讯广场 >>职场锦囊 >> 面试3000多人、培养300+高管后,她总结出职场晋升的3个秘诀
详细内容

面试3000多人、培养300+高管后,她总结出职场晋升的3个秘诀

时间:2024-02-16     作者:王欣【转载】   来自:新浪网 2021-3-17   阅读


在职场中,很多人应该都经历过以下的阶段:工作压力大不顺心,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为了工作疲于奔命,感觉要被“掏空”;即便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却依然急于证明自己……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状态,就得从改变习惯开始。

 

什么是习惯?

 

在讲习惯之前,我先跟大家交流一下到底什么是习惯,这也是我们面试的时候经常要用的。

 

大家看下面这三个圈,第一个圈是态度(Attitude),就是我做事的时候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第二个圈是知识(Knowledge),指的是知识和方法;最后一个是技能(Skill)。

 

初入职场,我们都会认为技能最重要。这就像程序员不会写代码、新媒体不会写文案一样,没有相应的技能,是无法胜任工作的。所以很多主管在面试时,也非常强调技能,问的问题都是你能不能做,怎么做,你以前取得过什么样的成绩。但是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上走得远不远的,飞得高不高,反而是态度。

 

习惯就是这三个圈交汇的地方,是伴随我们一生,并且非常难改变的,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甚至很多时候,习惯是决定我们做事方法的第一反应。我们下意识会遵从身体的第一感觉,而不是从头脑层面思考。

 

职场人心理状态的三个时期

 

实际上,职场中的人除了技能之外,他的心理状态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叫生存期,或者是依赖期,这时候工作只是一份工作,是个谋生手段。第二个时期叫独立期,在职场上我可以独立,这时候工作就是career,是一个职业。第三个时期叫互赖期,可以和大家一起工作,可以带团队,这时你就拥有自己的事业,我们的角色是一个整合者。

 

这三个期间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当你处在职场的依赖期时,是以“你”为核心的,这个“你”就是老板。比如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我们没有自己的目标,是以老板的目标为准,所以我们做事,都要去问老板,KPI是什么,应该怎么办。我为老板完成目标,老板就要付我工资。这时候,我们所有的焦点都在老板身上,这是职场的一个依赖期。

 

当处在独立期的时候,是以“我”核心的。我可以为自己的结果负责,我要完成自己的目标,我可以独立负责,我依靠自己,我有权利选择。等到过了以“你”为核心,以“我”为核心这两个阶段后,第三个阶段就是以“我们”为核心。

 

我们可以合作,可以看到彼此,可以创造更多的不同,这时候你可能就拥有一个团队了,你在这个团队里还可能是个小领导,带领团队创造一个目标。看了这么多人,我发现60%的人,都卡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职场的依赖期。

 

这其实和我们最近特别流行的一个词是相关的,叫“原生家庭”。中国式的原生家庭里,大部分父母对孩子都有特别多的期望值。

 

之前有个电视剧《都挺好》,就讲了一个家里三个孩子:老大苏明哲是留美回来的,老二苏明成是一个特别贴心的妈宝,老三苏明玉是职场上非常成功的女人。看上去都非常厉害,但你会发现他们在职场中的心理状态,大部分还是在停留在依赖期。

 

拿老大苏明哲来举例子,他是在妈妈的期望中长大的一个孩子,他妈妈特别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完成家族的一些期望。所以老大也非常听话,满足了他妈妈的期望,很早就留美了。

 

但是在期望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压力父母是看不到的,他一生的目标,其实就是完成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所以他在职场中,都会去问老板,我应该怎么做,我如何做才能满足你的目标和期望,这样就会特别限制一个人的发展。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学业非常好,书读得非常好,但是在职场中还是不能够以自我为中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我们如何从职场中的依赖期到达独立期的过程。其中很重要的三个习惯,在我们职场中非常重要,这就是:要事优先、积极主动和以终为始。

 

要事优先

 

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要事优先。

 

大家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有效管理就是把握管理的重点,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决定什么事最重要,然后在做事的时候,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要事优先其实会特别影响我们的工作。

 

如果把人的时间比作一个空杯子,它的容量是有限的,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在这个杯子里,你先放大球的话,你还有机会放上一些小球,最后放上一些石子沙子,甚至还能倒进去一瓶水。

 

大球就相当于我们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事,石头沙子就是比较小的事,水就是那些更小的事,比如玩手机刷微博,它非常消耗时间。

 

如果反过头来,先往杯子里倒水,水满了,再放小的石子沙子,再放最后大球,你还有空间放吗?这时你会发现,时间都会被小事占用了。

 

所以我们在讲时间管理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大事做起,每天当中从最重要的事做起。如果我们从那些非常琐碎的、不重要的事做起,时间很快就从指缝里溜走了。

 

我经常让小伙伴们用每日精进来管理自己的工作,就是把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写下来,先把这三件事做完,做完这三件事以后,再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你就会发现时间非常能掌控了。

 

这就是要事优先的重要原则,它的第一条就是先从重要的大事做起。

 

时间管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原则,叫时间管理矩阵,给大家看一下:

 

把事情按照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化成一个象限轴。

 

这4个象限里面,在象限的右上角是紧急重要的事情,左上角是重要不紧急的事,下面是不紧急不重要和紧急不重要的事情。

 

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把时间投资在哪里呢?

 

很多朋友就跟我说,我们一定要把时间放在那些既重要又紧急的事上,因为这些事都是火烧眉毛的。

 

但如果我们总是把时间放在既重要又紧急的事上,压力就会非常大。

 

因为既重要又紧急的事,很多都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你会觉得特别消耗精力,也会觉得被事情牵着鼻子走。

 

然后我们就变成了救火队员,总是在忙各种各样的事。导致我们不但不是时间的主人,反而被时间牵着鼻子走。

 

真正做好时间管理的人,你会发现他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愿意把时间投在这些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上。

 

比如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上,在看书上。你越把时间投资在自己身上,你自己的个人水平就会越高,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再比如我们在管理上的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像下属的培养,你每天有多少时间,投资在跟你的下属聊聊天,关注他个人成长上?

 

如果你把精力花在这些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上,你就会发现下属的能力越来越强,你可以授权的事也越来越多。你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忙自己的事,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相反,如果你不把时间投资在培养下属这样的事上,有一天他可能在工作上有很多挫败感,或者说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他就会反过头来说,老板这事我真的不会做,能不能帮我再做一下,或者说是忽然有一天,他说对不起老板我要离职,因为我觉得我在这份工作中找不到这份成就感,这时你怎么办?

 

这就是当你不把时间花在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上,有一天这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就变成了重要和紧急的事。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要在重要不紧急的事上多花一点时间。

 

积极主动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叫积极主动。

 

什么是人类最终极的自由?著名积极心理学学者弗兰克尔说:人类终极的自由是,无论你在何时何地,你都有选择的权利,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可以做选择。

 

在职场中,我接触了很多小伙伴,他们在讲到自己的人生选择时,总会这样说:

 

其实我特别不喜欢学会计,都是我妈帮我选的,要不是我妈,我可能就不会做会计这个行当,要不是我爸,我才不会去考土木建筑等等。都是因为别人,我们才做了这种选择。

 

但是在弗兰克尔眼里,他觉得人都有终极选择的权利,当我们手指指向外面说,都是因为你,我才这么决定,这其实是积极主动的对立面——消极被动。

 

因为别人做了你的选择,你就可能在潜意识里,让自己走向错误的方向。

 

比如因为我不喜欢学会计,所以我学不好会计,学不好会计的话,我就当不了一个非常好的会计。我们在不自觉中就按照对立面发展自己。

 

如果我们能更加积极主动一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人生完全就不一样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有一个关于蛇的故事,假如上山的时候被蛇咬了一口,你会怎么办?是应该拿一把刀去追蛇,还是赶快把自己的伤口包扎好?

 

大家肯定会说,去追蛇多傻,一定是去包扎伤口。

 

但是我们人生中有多少行为,其实是在“追蛇”呢?比如我们会因为情绪耽误了工作,会因为别人的行为影响自己的选择。

 

所以当我周围的小伙伴在工作中,因为和客户吵架,因为不喜欢自己的老板而耽误工作的时候,我就会跟他们讲,你们是不是又去“追蛇”了。

 

这本书里也讲到两个圈,一个叫关注圈,一个叫影响圈。

 

关注圈就是我自己每天刷的微博,看的书或者是听到的一些消息,这些东西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并没有办法影响它。

 

而影响圈,是我可以去影响的。比如把时间投资在我的工作上,尽管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是我对它有作用。

 

积极主动的人就会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注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因为它能够形成正反馈,从而不断扩大影响圈。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聚焦在关注圈。比如关注别人的弱点,关注八卦,纠结环境这类自己控制不了的事。

 

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地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并且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同时又因为影响不了关注圈,陷入了一个负循环。加上对自己力所能及事情的一些忽略,造成了他的影响圈越来越小。

 

所以积极主动的人都会去关注自己影响圈,去撑大自己的影响圈。你能够影响的是你手头的工作,你的学习。

 

不断撑大自己的影响圈,有一天你的影响圈就会变成别人的关注圈。

 

以终为始

 

第三个习惯是「以终为始」,这个习惯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我有次去参加一个阿里的培训,有的阿里老员工就跟我讲说,大家非常羡慕他们,说他们期权又高,股票又高。

 

但是要知道,当初加入阿里的时候,身边很多人是反对他们的。因为那时候阿里是一家小公司,而且做的都是大家不懂的电子商务。

 

那时猎头也给我打过电话,说我可以去支付宝。然后我妈就跟我说,别去这家公司,这家公司叫什么不好,非要叫「吃不饱」,你说能走的长远吗?

 

后来我就没去,然后你看现在阿里发展成什么样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20年前,我们应该做什么?是不是应该买腾讯和阿里的股票?或者是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买一个房子。

 

我是2003年在北京买的第一套房,那时房价才5000多块钱,非常低,买一个60平米的小房子30万,首付按30%算才9万块钱。

 

现在看是不是很值?这是什么思维?就是以终为始,我们要以未来的视角看。我们很多人如果只是基于当下,环境这么复杂,很难做出正确判断,而且非常冒险。

 

所以面试的时候,我经常会问对方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5年或者10年以后,你是什么样子?那时你想做的工作是什么样?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这是头脑中的第一次创造,然后才付诸实践,这是第二次创造。

 

这两次创造完全不同,第一次创造是基于未来,第二次真正行动是基于现在。

 

有一个人叫梁东,不知道大家熟悉不。他之前是凤凰卫视很有名的一个主持人,后来去了百度,帮助百度做上市以后整个的PR公关工作。

 

他就跟我讲,说百度上市之前,李彦宏让我来做上市的一个公关。我就在屋子里,贴满了各种公司上市以后,新闻媒体的报道。

 

因为我就想模拟一下,公司上市以后,整个舆论公关的范围到底是什么样子,然后倒推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工作。

 

我去参加阿里的共创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一起畅想未来,未来的5年和10年,你所处的世界,所处的行业,包括你自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从终点来倒推,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事情。

 

所以我们个人、部门、企业,都要分别有自己的使命宣言。

 

拿工作来讲,它其实是有几个境界。

 

同样是盖房子,有的人是为了工作,不得不出来搬砖;有的人是努力搬砖,为了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还有的人是我喜欢城堡,搬砖是为了造一所城堡。

 

这三个境界盖出来的房子,完全是不一样的。

 

因此大家可以去想一想,我们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到底是什么,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标题
更多
免费测评:
个人服务:
职场江湖

杭州精准识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浙ICP备2020041473号

企业务: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我

9:00-17:0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