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变动后 房产中介梦已醒夜尤深时间:2024-04-21 8月的上海,燥热不安,沪上的中介行却再度落入冰窖,一如2005年的惨相。
修浩然(化名)是美联物业(1200.HK)的高级置业顾问。接近零成交的低迷行情,迫使他在失意中“歇夏”。
“中介曾经是一个最好的行业,现在或许已经成了一个最坏的行业。置业顾问的收入曾经风光一时,令人目眩。”修浩然感叹。
修浩然并非孤例。沪上约8000家中介行数以万计的房产中介置业顾问同此感受。以前隐藏在繁荣景象背后的沪上房产中介行的生存危机开始全面显现。
据调查,目前中原、搏邦、美联、信义、汉宇等一线品牌中介正被日益萧条的市场形势所困扰。在房产三级市场苦守一年后,沪上大部分中介的门店数量过剩,收支状况严重失衡。随着调控的不断深入,大面积的洗牌进一步被强化,关店、裁员、降薪将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各类中介公司中。
“卖房子像卖白菜一样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2005年初之前,上海楼市一路狂飙。沪上房产中介行在“开店大跃进运动”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分享着大跃进带来的利益狂欢。
修浩然很怀念那段岁月:“房产经纪人即便是在店里坐等客户上门,也能获得可观的业绩。一名普通的置业顾问也能每个月挣一两万块钱。TopSales每月拿到四五万也不足为奇。”
“那时候世道好,卖房子像卖白菜一样,容易得很。当时圈子里面有‘在小池塘里养大鱼’的说法。”修浩然介绍道,“某知名中介的北京西路店自2003年成交第一套楼盘——国际丽都城之后,至今已买卖成交近80套,成交总金额超过2亿元。仅靠精耕国际丽都城一个楼盘,该门店就创造了超过500万元的佣金收入。它的业务员所赚的钱就可想而知了。”
不料,上海楼市风云变色,两轮宏观调控不期而至。2005年,上海中介从15000家左右锐减到了8000家左右。
“2005年的惨相还历历在目,现在似乎又要重演了。‘萝卜多了不洗泥’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不知道未来的天是不是明朗。”
营业税、对外资设限、强征个税、信贷收缰等政策接踵而来。
“我们现在一两个月一般只能成交一两宗业务,发到手的钱少得可怜。”修浩然说。
修浩然所在的美联物业和其他中介行类似,推行“季度考核制度”。普通的置业顾问每月底薪1000元,高级顾问每月1300元。三个月内,佣金所得不满1万元的置业顾问,将被无情地辞退。
上述的绩效在当年盛景之时,自然可以轻松完成。然而,宏观调控深入施行之后,大批的置业顾问每人每月接近“零成交”,“一个季度1万元的佣金所得”成了压死置业顾问这些“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争议12年的二手房交易强征个税7月底落定,而上海多家银行日前再度收紧二手房贷,给中介行设不良率底线,加之此前的一揽子新政,上海二手市场交易下滑至历史低点。其重大影响之一是以成交量为生存基石的房贷中介公司掉进了“冰河期”。相对于回暖的4、5月来说,在近一个季度,客户带看量减少了三四成,而买卖成交量则普遍下降了四成多。置业顾问现在基本只能依靠佣金微薄的房屋租赁来维持生计。
“单单就我所在的门店来说,共计16名置业顾问。近两个月已经走了差不多一半。6月开始,成交异常清淡,我们每人每月拿到手的工资不足2000元。”
一揽子调控政策对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影响较大。中国房地产建筑人才网www.51rencai.com2006年8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5.4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考虑转行;19.86%的人对行业发展前景不看好,考虑转行;24.66%的人处于观望状态。
在行业中浸淫多年的修浩然透露,现在业务员的收入急剧萎缩,有的业务员干脆转了行,而有的业务员为了弥补缩水的收入用了一些不良的手法,比如做“私单”挣外快。
所谓做“私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业务员利用所掌握的公司客户资料,背着公司与客户谈判,佣金全部归自己所有。另一种是客户自己主动向业务员提出来,只让业务员以个人身份帮助自己做成交易。虽说这类客户杀价较狠,“公价”10000元的佣金只给5000元。但对业务员来说,这是额外的收入。
“在三级市场苦守一年后,我和身边的同事身心俱疲。我现在有点看不到希望了,不知道这个行业什么时候能够走出阴天。”修浩然看着窗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