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更多
  • 识人难

    识人难,知己更难!识人知己,成功更容易!

  • 识准人

    识准人,才能选对人、招对人、用好人、留住人!

  • 甄选英才

    甄选英才-帮助企业精准识人、科学用人,减少因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带来惊人损失和巨大代价!

  • 我们的定位

    我们的定位:精准识人咨询行业的京东(自营)+ 淘宝(平台)

  • 我们的使命

    我们的使命:帮助百万老板、创业者成功!

  • 我们的愿景

    我们的愿景:口碑相传的精准识人咨询行业领先者!

  • 我们的理念

    我们的理念:专业创造价值!专注、专业、专家!真诚、善意、热忱!

  • 我们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关注人、分析人、研究人、帮助人、成就人!

  • 职场医生

    职场医生-提供专业职业定位、职业规划服务,帮助职场人少走弯路,不走错路,直达职业发展目标!

文章
  • 文章
搜索

0571-87171366

  • 微博
  • 微信
  • QQ好友
  • QQ空间
  • 百度
全部测评
我是职场新人
我是职场精英
我是创业英雄
我是在校大学生
我是高中生
我是企业
首页 >> 资讯广场 >>职场热议 >> 捐款都得量化了……这届职场人已经被卷到这个程度了??
详细内容

捐款都得量化了……这届职场人已经被卷到这个程度了??

时间:2024-02-24     作者:经理人分享【转载】   来自:网易网   阅读

最近听说了这样一则职场“趣”闻:

某国企搞了一场线上捐款,要求员工们积极捐款献爱心。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很“正常”,号召员工做慈善一点毛病都没有,而且还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但这件事背后却有两点“骚操作”让人不舒服:

首先各部门、各团队要在捐款后上报每个员工的捐款次数和捐款数额;

其次,以部门为单位成立“战队”,来了一场捐款大PK,部门领导都希望自己的部门能拔得头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捐款开始要以量取胜?做公益成了一种“道德绑架”?捐款也成了“内卷”新高地?

image.png

于是那些一开始只捐了一块钱的员工,默默跟随领导的脚步,又补上了“必捐”金额;

而有些职场“老炮”就比较聪明,先按兵不动,看看领导和其他同事都捐了多少,然后再捐一个与自己资历相匹配的金额。

近年来,从体制内到互联网大厂,再到各种创业小公司和私企,内卷无处不在。虽然形式各异,但却拥有同一个内核。

1、我们只是被迫“内卷”

有人说,“内卷”就是一个即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的一个过程。

36氪去年曾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职场中感受到不同程度内卷的受访者占比高达96.76%,其中陷入严重内卷并影响到工作的受访者占16.18%,而完全没有感受到内卷的职场人仅有3.24%。

@某大厂运营

公司制度越来越趋向形式化,表明上现代开明,但仍旧逃不了“人治”。部分人擅长向上管理、善于表现,而其他人也不得不跟着这么做。这就像电影院里,一旦有人站起来看,最终就没人能坐下了。

@某国企小透明

体制内最大的问题就是各个层级的领导都怕“担责”。本来一件很小的事都需要层层请示,结果就是下面不敢做,上面不敢定,事情就卡在那里,最终只能靠低效加班来弥补,但仍旧于事无补。

@某创业小私企员工

我们单位规定结婚只能请假一天,老板也批了,结果回来第一天就要求跟同事完成一样进度的工作,没有完成就被扣在公司加班直到完成。内心os:原来我请的那一天假是白请……

于是无数个“正常”的打工人,活生生被逼成了“奋斗逼”。

一些人总是主动加班,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让老板看到自己的价值。

另一些人为了缓解自己的危机感,博得老板的认可,也不得不做着本不该做的事,加本不该加的班。

最终的结果就是:加班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却只是在假装努力。

这样毫无效率的加班,只会让老板觉得劳动力“不值钱”,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压员工。

而打工人则在低效摸鱼、加班赶工、职场内卷的三种“病症”中开启无限循环。

一边是没追完的网剧网游、一刷就停不住的短视频和直播;

一边是频繁提醒的微信消息、回复不完的邮件消息;

还有一边是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材料和改不完的方案……

2、内卷的职场,存量的时代

最近,穿普拉达的女王“苏芒”因为“爹味说教”而喜提热搜。

她在《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中这样说道:

“内卷是年轻人的网络新词,你的内卷在我们那个时候可能说是竞争的压力,你们所有的苦恼只来自于一个,就是欲望太高,然后惰性太强……”

image.png

在苏女王看来,这届年轻人搞内卷,完全是因为一个字:懒。

另一边,腾讯公关总监张军也在微博上内涵年轻人懒惰:

“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image.png

嘴上说着“致敬青年”,但骨子里却认为青年人节假日正常睡个觉等于懒惰。

不求这些精英“前辈”和打工人共情,但请至少不要妄加评判吧。

这届年轻人真的懒吗?

都已经996、007,并且微信工作群随时待命了,休个假、出去玩、带个娃都要电脑手机不离手,随时都能加班。

如果这还叫懒,那真是不知道勤奋为何物了。

其实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时代所造就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在“高速”上飞奔了四十年,现在走到“匝道”上了:经济增速放缓,暴富奇迹越来越少,由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

然而但问题就在于,中国人的心理还没调整过来。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惯性和经济增速放缓所产生的焦虑,只能依靠拼命“内卷”来缓解。

每个人付出120分的努力,就是为了能争取到比别人多进步0.2分的微弱优势。

试问内卷之下,这届年轻人到底有多难?

以前本科毕业就能找份体面的工作了,现在遍地都是大学生,为了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不得不读研读博,留学深造……

以前百废待兴的时候,只要脑子活,随便干点啥都能成为暴富奇迹。而现在年轻人还敢轻言创业吗?开个巴掌大的奶茶店都有成百上千的竞争者,还没赚钱就被房租拖死……

如果不同时代的人注定无法共情,那至少不要妄下定论。

当听到年轻人吐槽内卷时,至少先去百度一下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不是站在高处“爹味说教”。

3、逃离内卷,你也可以

虽然我们无法逃离这个时代,但我们仍旧可以告别内卷。

拆解“内卷”二字,你或许就可以得到化解内卷的解决方案。

内,即在一个无外力的孤立系统中持续工作。

卷,即由此产生的一种混乱无序,无效重复的状态。

所以想要远离内卷,首先我们要告别随大流的“瞎忙”。

工作时坚决不摸鱼、提高专注力;能在工作时间搞定的绝不加班,保持高度规律;把无序变有序,这是远离内卷的第一步。

第二步,还要求新求变。

这不是让你一言不合就辞职。在当前公司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要寄希望于在新公司可以获得“重生”。

在不工作的私人时间里,可以不定时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在旅行中获取对新环境的感受,在读书中获取新的认知,在社交中结识新的朋友。

最后,还要打破平衡。

无论是每天996还是朝九晚六,当与一份工作度过了蜜月期后很容易变成温水煮青蛙。在平衡状态下,人会习惯性的选择在舒适圈中按兵不动,很难获得改变和提升。

正所谓“不破不立”,职场路漫漫而修远 ,愿我们都能破局重生、远离无效内卷。




标题
更多
免费测评:
个人服务:
职场江湖

杭州精准识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浙ICP备2020041473号

企业务: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我

9:00-17:0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