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味走样的团建活动当然不招人喜欢时间:2024-02-24 拉练式、强制式、填鸭式……花样繁多的企业团建活动,本应增强团队凝聚力,却常在实践中走样失范,让员工难以认同。变味的团建问题出在哪?《工人日报》记者带着这个疑问进行了一番探访。专家指出:作为一种脱岗培训,团建弱化了正式组织活动中的距离感。但一些企业缺乏现代管理意识,把握不好团建的边界,开展团建活动反而会伤害员工身心健康,侵害员工权益。 团建活动变得不好玩,甚至令人生厌,这恐怕是团建活动发明人(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发明人)始料未及的事情。然而,这却是件正在发生的事实。某职场社交平台发布的《2021互联网人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后职场人中只有2成喜欢团建,而00后职场人中这一人数仅占10%。换言之,百分之八九十的年轻职场人不喜欢团建,而且越是年轻人,越是不喜欢团建。 平心而论,做好团建活动,本身就不那么容易。最近一期的《脱口秀大会》上有位脱口秀演员说:“如果一个地方,同事的含量超过了60%,那不管它之前是干什么的,它现在就是职场啦!”这句话引起了哄堂大笑,也引发了共鸣。团建活动,“同事的含量”至少也有百分之八九十。这或许就注定了团建活动,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举办,都还是逃不脱职场的固有氛围。而团建活动本身想达成目的却是:通过一些游戏、互动,弱化正式组织活动中的距离感,增强团队凝聚力。这内在的矛盾,决定了团建活动很难办得尽如人意皆大欢喜。 越是难办,团建活动就越应该尽最大可能消除团建活动的摩擦力与阻力,从而使团建活动起到润滑职场关系,增强彼此认同,建设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的正面作用。然而,好像是对团建活动有什么误解,现在的一些企业组织团建活动是背道而驰。非但团建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单调、乏味,甚至出现过让员工集体跪地自扇耳光的极端奇葩场面,还常常占用员工的周末与假期,甚至团建活动的费用也要自理。如此团建,自然会引起员工的反感。实际上,这样的团建活动,只不过是打着团建的幌子,为测试员工服从性和忠诚度而发明的活动。 变味走样的团建活动,漠视员工人格尊严,不仅将企业管理者的意志强加于人,有的还侵犯到了劳动者的休息权等合法权益,触碰到了法律法规的红线。对于这样的团建活动,不能简单地视为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劳动监察部门当及时介入,果断叫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被伤害到的员工,也不能一味逆来顺受,要通过合法的渠道,反映情况,申诉权益,依法维权。 走样失范的团建活动,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建活动,不能增强同事情感、塑造企业文化,只能折射出相关企业现代管理意识的薄弱、法治意识的缺乏。换言之,员工们不是反感团建活动,只是反对变味的团建活动。荒腔走板的团建活动,其实是一种病态的企业文化,非但没有弱化正式组织活动中的距离感,反而是人为制造了职场紧张感,将职场上不合情理的矛盾扭曲放大,结果必将适得其反。所以,相关企业应当意识到,必须回归到团建活动的初心本心,尊重员工,遵守法律,否则,自以为是、恣意妄为的团建活动,不过是南辕北辙,甚至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